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開啟,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必須與時俱進,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在中小學的教育中,要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重要的思想,使熱愛勞動的觀念在青少年的心中扎根,從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為追求理想和幸福而奮斗。勞動的重要意義并不是空洞的理論,勞動教育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為中小學生親身參加勞動提供機會,使他們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勞動的幸福和意義。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,勞動的內容和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。這就要求中小學在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上要不斷進行調整,以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,避免造成勞動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脫節。勞動并不是僅憑一腔熱情就能做好的,在培養青少年勞動熱情的同時,還要注重培養勤于思考、善于創新的良好習慣。要鼓勵他們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勞動中,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,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、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良性互動。
中小學要注重發揮研學實踐的作用,把勞動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,通過參加公益活動,參觀工廠、農村等方式,讓青少年近距離了解勞動的意義,了解祖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,使他們對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有更加直觀的認識。在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的過程,也是培養青少年自主生活能力的過程和不斷完善人格的過程。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要與家長密切溝通,使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。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在家中參加勞動會影響學習,因此除了學業之外,其他事情幾乎全部包辦。學校要幫助這些家長正確認識勞動與學業之間的關系,支持孩子在課外能夠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。
中小學階段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,同時也在勞動實踐中。加強和完善中小學勞動教育,不僅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需要,更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。(思 言)